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深耕者李锋教育告诉大家一个故事:
有不少父母,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夫妻俩加上四个老人,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含在心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过去的确是成立的。上学时,我拼命地努力,想通过学习,去争取更好的生活。
我从来不大手大脚地花钱,因为我知道,父母供我读书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的血汗钱。不仅是我,那个时候,我身边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
我们从小目睹父母辛劳、体验生活困苦的孩子,懂得“热爱生活”的道理,有着奋斗与吃苦的自觉。
现在,一些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觉得亏欠了孩子,担心孩子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
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时,创造物质的脚步自然会停歇。
反之,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1
故事分析
近日在小区里看到这样一件事。
一位70多岁的奶奶陪着一个7、8岁的小男孩在小区里的小操场上踢球,奶奶坐在小操场旁边的长椅上,手边放着一个水壶和两个肉火烧。
小男孩玩累了,过来喝水,吃火烧。
奶奶在一边慈爱地看着他。不一会儿,小男孩吃完了,又跑过去和小伙伴们踢球。
我正带着女儿在旁边玩耍,忽然听到小男孩大喊大叫:“你不能吃,那是我的火烧!”
我抬头一看,小男孩飞一样从操场上冲到奶奶身边,抢过奶奶手里的火烧。奶奶温和地对小男孩说:“剩下半个烧饼你不吃了,奶奶吃掉,天气热了,容易坏掉,你饿了奶奶再去给你买。”
“不行,要给我留着!”小男孩边从奶奶手里夺过那半个他吃剩下的火烧,边用脚踢了奶奶的腿一下。
奶奶无可奈何地让小男孩把那半个火烧重新装进塑料袋中,依旧和颜悦色地说:“行,奶奶不吃,给你留着。”
小男孩这才作罢,重新跑回小操场去和小伙伴踢球。
奶奶尴尬地对我笑笑说:“唉,没办法,他不吃了也不让别人吃,我是觉得天热了,怕放坏。”
我笑着说:“阿姨,孩子不小了,该教育要教育啊,不然再大点,家长可真是管不了他了。”
奶奶脸色沉了一下,有点不高兴地说:“孩子还小,他长大了就会好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小时候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大后很难成才,也很难再有大的改变,当然也就不会出现这位奶奶说的这种“他长大了就会好了”的奇迹。
2
故事分析
家庭条件一般,却把孩子当富二代养,还真是普通家庭的最大悲哀。认识一对夫妇,没有上过大学,两个人都是普通工人,很自卑,感觉和人打交道低人一等。
他们暗暗下决心,等有了孩子,绝不走父母的老路,一定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让孩子出人头地,为自己不蒸馒头争口气。有了孩子以后,他们真是关爱倍至,捧在手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按照富裕家庭标准,别人买个电动摇摇车,他们也买;别人买个儿童自行车,他们也买。
总之,别人家孩子有啥,他们坚决跟上把所有的工资和积蓄,全部花在孩子身上。开始,他们的确有一种满足感,觉得我家的孩子,不比别人差,某些物质追求上,甚至超过了富孩子。
随着孩子长大,花钱路增加了,孩子也被宠习惯了,两口子有些吃不消了:上小学每个星期要100元零花钱;诸如武术、钢琴、书法、补课培养班一个接一个报名;衣服、鞋子必须是名牌的;手机要最贵的、最好的;学校离家不到1000米远,每天必须接送。
孩子从小要习惯了,见什么要什么,不给就又哭又闹。而父母呢?毕竟家庭条件有限,真正吃不消了。整天对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照常有求必应。力不从心了,愁眉苦脸了。两口子经常为钱吵嘴,一天到晚开心不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关爱孩子没有错,一是要根据家庭条件,量力而行,不要超负荷硬撑,整个家庭收入只有那么多,却拼命攀比,最终倒下的是自己;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关爱观念,条件一般的家庭,首先要保障孩子不有吃、有喝、有穿、有玩即可,不挨冻受饿,生活舒适,成长环境良好就行。
三是穷家富养,要什么买什么,很容易滋长孩子娇生惯养的坏毛病,长期下去,自己支撑不起,艰难而为;孩子还一肚子怨气、不满。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家庭的和谐。
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抚养观,关爱孩子一定要看米下锅、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要细水长流,充分保证抚养孩子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安康。
3
故事分析
为人父母后,孩子便成了软肋。大多数父母会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累也不能累孩子。
所以,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们对孩子都是宠入骨,有求必应。
可我们却忘了,一旦时间长了,“有求必应”便成了“理所当然”。
不懂得柴米贵的孩子,最后只会变得不知天高地厚。
就像之前那条让网友们大开眼界的微博热搜。
一名13岁的女孩芙芙,在社交平台上自称成年人,并在6个月内花了70万,在网络上买了几张“不能商用不能传播,只能自己欣赏”的二次元画。其中,最贵的一幅画花了7万元。
芙芙的妈妈知道这件事后,愤怒地找卖家退钱,还说:“我女儿能花7万买画,我就能花700万把你们这个圈弄得天翻地覆。”
“有其女必有其母”,最起码,一句话揭露了芙芙的豪气,来自哪里。
13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她的豪爽也只是来自于习惯。
习惯了父母的财大气粗,习惯了自己可以随意花费。
所以,当孩子“视金钱如粪土”时,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不知从何时起,“炒卡”一词在小学生群中蔓延。
南昌一10岁的男孩,就曾偷刷他爸爸的支付宝1763元,买了一大袋奥特曼卡片。他声称这些卡片以后可能卖1000万。
而事实是,这些卡片毫无价值,就单纯是玩具卡片。
只给孩子花钱,不告诉孩子如何花钱,才会让孩子缺乏金钱观念。
正因为孩子认为父母的平时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才会缺乏对父母的感恩和对生活的敬畏。
曾看过一个让人感触颇深的故事。
一位单亲妈妈海莉,虽然薪资微薄,但她平时是对女儿有求必应的。
一次,女儿说要一个笔袋,售价折合人民币可是一百多元。虽然觉得有些贵,但为了满足女儿,海莉还是买了。
可当女儿收到笔袋时,不仅扔了,还冲她发脾气:“那个笔袋现在大家都有,我不想要了。”
那一刻,海莉火冒三丈,觉得自己一直尽量满足女儿的需求,可她却那么不懂事。
于是,她决定给女儿一个惩戒,让她学会珍惜拥有。
随后,海莉拿出一个透明的三文治塑料袋,并在上面写上女儿的名字,然后对女儿说:“这是你的新笔袋”。
而那个被扔的笔袋,海莉要求女儿亲自把它送给有需要的人。
要把新笔袋送人,而自己只能用这个透明袋,女儿心里不是滋味,也渐渐后悔自己之前的行为。
看到女儿的转变,海莉耐心和她解释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告诉孩子应珍惜拥有,而不是把一切视为“应该”。
之后,她还和女儿一起挑选更多的文具,和之前的那个笔袋一起送给了经济困难的家庭。
海莉也反省了,她说:“我有时候就是反应过度,对孩子有求必应,才导致孩子不懂珍惜。”
总有父母埋怨孩子不懂感恩,可他们却没料到,把孩子感恩的心磨灭的,正是那个处处娇惯孩子的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贝勃定律”,是指单方面一味地付出,不但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还会让对方感到习以为常。如果稍微少了一丝关爱,对方就会觉得恼怒,甚至会恶语相向。
孩子现在不知感恩的样子,背后藏着的是父母毫无底线的付出。
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我们对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该是表现在金钱上呢?还是该给孩子培养更正确的世界观呢?
4
总结语
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源于父母对小时候吃过的苦的过度补偿。
父母成长的一代,在物质上有很多压抑。哪怕是80、90后,勤俭的父母都不允许我们在成长中肆意地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所以当我们成了父母,很容易去把小时候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没有玩过的玩具买给孩子,甚至过度满足孩子,其实是在弥补小时候的欠缺。
因为对于父母而言,很容易把内心的孩子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孩子好,自己就有满足感。
其次,跟现代的生活条件有关,相对来说,大家的物质都是比较丰厚的。
即便是普通家庭,如果父母勒紧裤腰带也有富养孩子的可能性。加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果父母也是独生子女,还有双方的父母,六个人的物质基础,在提供一个孩子的成长所需。
所以富养孩子就顺理成章。还有,中国父母传统的思想,会把孩子放在家庭中最重要的地位。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叫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就是中国人对于孩子教育的看法。我们把孩子当成家里最重要的那个人,好吃的、好玩的…所有资源都向孩子倾斜。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自己是合格的父母。而这种思想也导致了富养孩子的出现。实际上,富养孩子往往是害了孩子,尤其是对于贫穷的家庭。
孩子会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父母!贫穷的家庭抚养孩子,反而会养出不感恩的孩子。因为孩子习惯了好的东西是自己的,如果父母稍微对物质上有一些限制。
他反倒不习惯,会去埋怨父母。比如,曾看到一则新闻,去日本的一个留学生,在机场问妈妈要钱,妈妈没有给他,结果他连捅了母亲十几刀。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再改很难。当他发现自己家很穷的时候,他只会看不起父母,心生很多抱怨。
富养的孩子没有独立能力。他需要的一切太容易被满足了,所以这些孩子没有奋斗的动力。他们要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会去怪父母,或者像孩子一样又哭又闹,却不会想办法自己拼搏得到。
富养的孩子容易出现自卑情结。普通家庭富养出来的孩子,看似被照顾得好好的,却很容易自卑。他们有一天发现自己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子。自己的父母不是国王,也不是王后,但自己又没有能力改变命运,只会产生自卑。
毕竟每个人,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财万贯也终会散去,精神的富足才是你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往后余生,愿父母们既能以身作则,亦能有尺有度。
愿孩子们既有感恩之心,脸上亦有笑容。
最后告诫家长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千万不能富养。这是害了孩子,也是苦了你自己。把孩子当成家庭的普通成员,尊重他却不过分的重视他,这样他才会跟父母站在统一的战线上,一起为这个家去奋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起航培训网看到的,谢谢!
注意:起航培训网只是架起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的一道桥梁,帮助培训机构找学员,帮助学员找培训机构的平台,不产生金钱交易,如果你有资金往来,请及时通过电话与对方联系,调查清楚,确认无误在选择,否则造成你的损失,由自己承担,本平台概不负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