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养育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却是父母。
孩子出生后,如何照顾好孩子的成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修行学习的。
养育孩子长大成人注定会很辛苦。或许由于工作的忙碌,或许迫于现实的压力,父母是没有办法时刻陪伴孩子左右的。
但是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能在这三件事情上偷懒。否则害苦了孩子,就追悔莫及了。
01
抚养教育,老人一把抓
由于生活的压力,大多数父母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带孩子,只能将他们交给家里的老人,形成了所谓的的“隔代养育”。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一辈人的育儿观肯定跟年轻人有出入,再加上“隔辈亲”,更容易对孩子宠爱过度。
隔代亲固然有好的一面,但倘若将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照料,孩子难免会对父母产生陌生感,这是亲情的缺失。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抱怨说“家里的小孩都要被爷爷奶奶宠坏了”。这样的孩子由于长期和老人待在一起,没人去管教约束他们,久而久之,完全不会把爸爸妈妈的话放在眼里。
有次,我朋友一把拿走了孩子正在玩的手机,孩子就闹了起来,说奶奶都不管,他凭什么不让玩。
我朋友也不好指责父母什么,只能感叹自己陪孩子时间太少,让他养成了坏习惯。
“子不教,父之过。”
父母永远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无人可以取代。
父母多陪伴孩子,才可以了解孩子,才能及时纠正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向他传递更好的价值观。
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的不管在教育方法还是培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所以
面对孩子,父母是教育者,祖辈是照顾者。祖辈的方式是宠爱,而不是教养,这种角色和目标上的实质差异,都带给了孩子不一样的成长和童年。
02
金钱之爱猛于虎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希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
有些父母通过给孩子买各种东西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以此来替代他们不能常伴孩子左右的缺憾。
物质可以给孩子带来满足感,但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麻木。
认为父母给自己买东西就是他们爱的全部。而且,物质的满足会使孩子丧失自我成就的动力。
有这么一则新闻:一个在国外留学多年的男生,回国之后,自理能力完全没有提高,吃饭都得要长辈喂。
这么一则哭笑不得的新闻背后,是一个长期缺乏父母关怀的孩子的悲剧。
这个男生年纪还小时,父母便离异了。
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忙是常态的事,他们没时间陪孩子,更不必说教他什么,只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对于金钱的需求。
他由祖母养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几乎可以不提。
他在学校没什么朋友,成绩也不好,后来被父母送出了国,在国外也是靠玩游戏混日子。
他和父母的聊天记录,也只有一些转账信息而已。
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好,就是给他想要的,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听之任之,撒手不管。却忽视了时间上的陪伴。
当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整个人也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诗人所说的“啃老族”、“妈宝孩”。
物质生活的满足永远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在成长阶段,父母要耐心陪伴左右,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如果为了一时省事放任孩子一个人成长,造成的后果将是无法补救的。
03
教和育,全靠老师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很大程度关乎孩子的未来。
但是很多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全部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教育。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会把原因都归咎于老师。
殊不知,孩子在学校学习确实是靠老师,在课外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引导。
有专家认为,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
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学校教育。父母只有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在家里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对孩子的学习上心。
孩子的学习取决于课堂内外的付出,父母对此责无旁贷。
04
最后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的见证者与陪伴人,是不可取代的。
孩子的心里存放着父母付出的爱,我们对他们有多用心,他们都能清楚地感受到。
只有悉心陪伴,一路相随,才能真正抚养孩子健康成长。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起航培训网看到的,谢谢!
注意:起航培训网只是架起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的一道桥梁,帮助培训机构找学员,帮助学员找培训机构的平台,不产生金钱交易,如果你有资金往来,请及时通过电话与对方联系,调查清楚,确认无误在选择,否则造成你的损失,由自己承担,本平台概不负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