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王先生跟我说:公司同事教才上一年级的孩子学英语数字,教到“five”的时候,孩子就是发不好音,总听着像“废物”的发音,教了好多次就是不会,同事气的不行,对孩子大吼:“你就是一个废物!”我听了唏嘘不已:就是不会念“five”而已,怎么就把孩子评判成废物了呢?而且当时还有好几个其他同事在场,孩子多没面子呀。
在日常交流中,很多家长总习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不愿意分享饼干,我们说:你真自私;孩子不愿意收拾房间,我们说:你真懒;孩子怕黑,我们说:真胆小;孩子哭了,我们说:真是爱哭鬼;对孩子这样,对伴侣也是这样,我们很难做到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反观自己,尽管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有没有人意识到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一些评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痛苦不已。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常会收到来自周围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
“这孩子,真听话!”
“你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啊!”
“你就不是学跳舞的料。”
······
大人们也许不知道,自己随口的一句评价,可能会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发展,甚至是未来能达到的高度。
研究表明: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低,还不能对自己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父母作为孩子早期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最亲近信任的人,他们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认知。
01
电影《哪吒》中有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得动。”
在电影中,人人都把哪吒当妖怪,不管他怎么努力都是一样的结果,后来他放弃了: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其实孩子也一样。
当你对他说:
你总是磨磨蹭蹭!
你从来不好好做作业!
就你娇气,幼儿园就你最爱哭!
孩子也会这样认同自己,他就限制在这些条条框框里面: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就是会做出磨蹭、不爱做作业、爱哭的事。
有个同事,小时候被爷爷奶奶说挑食,经常说她不爱吃青菜,什么青菜都不吃,她印象最深的是奶奶说她:嘴巴真刁。
结果她真的每次吃饭都不挑青菜吃。
后来她去外地上大学,学校的餐厅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青菜,有一次不小心点了一份青菜,她猛然发现,其实青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一直不吃青菜的习惯,突然就改过来了。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毛病和问题,都是被父母不断放大和强化的。
02
负面评价,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
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常常过于随意且负面。
比如:孩子性格内向,见人比较羞涩,不太擅长主动打招呼,家长看不惯:“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胆小,打个招呼能怎么的?”
孩子在家动手做事不多,家长批评孩子:“成天好吃懒做。”
辅导孩子作业时,孩子理解得慢,家长生气地骂孩子:“真笨,猪脑子!”
这些负面评价、给孩子贴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更糟糕的是,时间久了,孩子会逐渐往“标签”的样子靠近。
经典绘本《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就揭示了大人随意且夸张的点评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主人公爱德华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他喜欢踢东西,父母说
“爱德华,你很粗鲁,老是乱踢东西,你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男孩。”
从那天起,爱德华就变得越来越粗鲁。
爱德华有时会欺负小朋友,会捉弄动物,会把房间弄得很乱。父母经常指责他:
“爱德华你是世界上最恶劣、最没有爱心、最脏乱的男孩。”
渐渐地,爱德华变得越来越粗鲁、吵闹、恶劣、没爱心、脏乱。
事实上,爱德华只是偶尔犯一些小错误,可是家长把这个错误放大了,给他贴上各种负面标签,最终把他变成了世界上最糟糕的男孩。
如果爱德华的父母多用正面评价鼓励他会怎样呢?
爱德华喜欢踢东西,有一天他踢飞了一个花盆,父母说:“爱德华,我看见你种的花,长得很可爱,你应该多种一些植物啊。”
从此爱德华喜欢上了种花,越种越好,连隔壁邻居都来请教他。
爱德华有时还会有点不爱干净、调皮,但父母不再恶语相向,他们总说爱德华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
慢慢的,爱德华真的成为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男孩。
可以发现,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家长看孩子的眼光和评价变了,孩子就会发生改变。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有缺点或不足,有时犯错,都很正常。
家长随意给孩子负面评价,会不断放大和强化孩子身上的问题,限制了孩子潜能的发挥。
家长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现在做得不好,不代表一直不好。
在引导孩子时,应当就事论事,用具体详细的表述,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比如,孩子学习数学比较困难,比一般孩子要花更长时间才能理解知识点,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不能因耐心不足就心生愤怒,评价孩子:
“你数学不行,不是这块料!”
这样的结论,只会更加打击孩子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成绩越来越差。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沮丧、失望时候,语言上鼓励他:“你只是暂时没学好而已,只要愿意努力练习,就会进步。”
行动上帮孩子找到问题所在,查漏补缺、增加练习量。
这样的引导方式,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明确不足,不断提高。
放到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看到孩子表现出某个缺点,犯一个错误,就开始放大、以偏概全地给孩子负面评价。
学会就事论事,相信孩子的潜能,教育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03
尊重孩子,感谢孩子
批评孩子不妥,表扬也要讲求策略,那该如正确的评价孩子,跟孩子沟通交流呢?
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书中倡导,不要随意对孩子进行评判,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5岁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看到墙上的画说:“谁画的画这么难看?”,妈妈觉得不妥连忙解释道:“这画好着呢,不难看”。一旁的老师听了回答孩子:“你不需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不好看的画。”
老师不但不对孩子评判,还直接回答了孩子心中的疑问,“我也可以画这样不好看的画吗?”
在不被评判、轻松自主的氛围里,孩子能获得更多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中》说,对孩子不随意批评,也不随意表扬。
平等地和孩子相处,对有错误要改正的孩子耐心解释;对他们做了正确的事表示感谢。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起航培训网看到的,谢谢!
注意:起航培训网只是架起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的一道桥梁,帮助培训机构找学员,帮助学员找培训机构的平台,不产生金钱交易,如果你有资金往来,请及时通过电话与对方联系,调查清楚,确认无误在选择,否则造成你的损失,由自己承担,本平台概不负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