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来替你教育他。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日后会感激,没有在他该受管教的时候被放纵。
——致家长
转眼间,孩子们已经开学两个周多了,每家父母都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而忙碌着,每到大清早,邻居家总是传来忧虑的声音。
原来是孩子考上了一家外地大学,可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独自到外地能适应吗?
所以才有了父母焦急的一面,甚至到了发狂的地步!
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也练不出千军万马。
教育需要有严格并且坚定的力量,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认知能力比较高的家长都知道,只有严厉管教,孩子才能优秀。
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吃苦,将来就别怪他不争气。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不是给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不仅是自己的选择,更是父母从小灌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决定。
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张白纸。
你在白纸上写下善良,孩子就会变得有爱心;
你给孩子写下独立,他就会变得坚强;
你给他写下自律,他就会变得勤奋。
在孩子所有行为的背后,其实都能反映出父母的胸怀和眼界。
1
孩子经受挫折
才能抗压力
美国教育家芭贝拉罗斯曾说:“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
我姐家的孩子,从小到大成绩很好,妥妥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在考上重点高中开学一个月后,她退学了。退学原因更是惊呆众人:
在这之前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长捧着、老师重视;
但是上高中后,她的排名不是很靠前,新学校的老师对她不熟悉,比她优秀的同学更是比比皆是,她不再是上帝的宠儿。
她感觉技不如人,压力与极大落差感让她无所适从。
《抗压力.亲子篇》一书中说:受挫力比智商和学历更能决定人生的成功与幸福。
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他懊恼至极。
母亲不止一次鼓励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非常有志气的人,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对吗?”
母亲只要有时间就陪着他练习走路,经常汗流浃背,但从不落下每一天的锻炼。母亲日复一日的鼓励击中巴雷尼。
体能锻炼弥补了身体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感染了巴雷尼,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青少年叛逆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父母爱孩子,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真心为了孩子好而去做很多看似狠心的事情,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
并且,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亲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父母只有“狠心”让孩子吃挫折的苦,孩子以后才会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受挫折的能力。
2
孩子经受独立之苦
才能更独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能总是牵着孩子的手走,还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还记得那个13岁考入湘潭大学,17岁收到中科大物理研究所橄榄枝的“神童”魏永康吗?
他从小聪明,学习名列前茅。一路跳级升学,是老师们眼中的尖子生。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会前程似锦的时候,读研三的魏永康被学院劝退。
原因是他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研究所的研究模式,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太少,并且毕业论文不找人指导。
回顾一路走来,在母亲看来,儿子只要专心读书,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殊不知,她的事事代劳,彻底把孩子养废了。
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
杨绛不止一次说过,父亲留给她最大的遗产就是学会独立。
她在《我在启明上学》中描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年仅10岁的杨绛跟随大姐去上海启明上学。
临走的时候,妈妈问她真的决定要去吗?她转过身遮住眼泪使劲点了点头。自己收拾了东西,跟着姐姐离开了家。
到启明后,很快被学校吸引住并且很快适应了新生活。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的关键性问题,孩子终究要独立面对世界。
只有孩子学会独立,以后才会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路才会越走越宽。
3
孩子的担子自己抗
才能更抗压
偶然看到“老戏骨”张洪杰的采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采访中,满头白发、年过七旬的他,一脸无所谓,甚至有点得意讲述着自己仨儿女轮流“啃老”的经历。退休后,他压根不知道自己每个月能领多少钱。老三还没结婚,退休金由老大老二轮番领取。
后来老三结婚了,就归他领,如今钱就成了孙子、儿媳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没工作没钱,得让他们花。
这还不算什么。早些年,他就掏钱帮家里所有晚辈买房、买保险,确保他们50岁后都能领到钱,衣食无忧。
别人说他孩子啃老,他坚决不同意,口口声声表示“父母本身活的都是孩子”。
然而,他的牺牲、付出和包办,换来的却是:老伴瘫痪卧病在床,全靠他一人拍戏赚钱治病,十几个晚辈没人帮他,反而对他“虎视眈眈”。
看到这,不禁感慨:
什么都帮孩子搞定,只会剥夺孩子关怀他人的能力,还扼杀他的责任心。
没责任心的孩子,吃得再好穿得再暖,心理长不大,永远扛不起属于自己的担子。
父母能给孩子许多爱,但替代不了孩子长大。
只有松手,给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有些事情得自己承担。
有次去邻居家,一进门就看到她那人高马大的儿子趴在阳台边上,清洗防盗网。
坦白说,真的很少见有青春期孩子愿意干这么累的活,可孩子没觉得什么,洗完就去厕所继续刷马桶。
闲聊之下,才得知,每个周末,孩子们都要干家务活。
不是清理厨房,就是洗厕所扫阳台窗户。虽然家里有保姆,但邻居仍旧坚持这么安排,就是要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得自己来清扫。
做家务活的同时,也在提醒孩子:没有谁能心安理得住在舒适温馨的家,想要收获,就得学会付出。
听完邻居的分享,再看看卖力的孩子,真想当场点赞。
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以后不管去到哪里,一定有比别人有更多的自信和担当。
父母放手,孩子动手,这就叫成长。
4
最后
经历的各种苦,才能体会生活的甜,才能懂得生活,过好生活。
爱太满的爱,就是自私的爱,这种爱比恨还要可怕。
天下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个样子的父母,没有重样的。因为每个家都不一样。
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为常常爱过了头,就是自私的爱。那种爱比恨还要伤害。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你可以溺爱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
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就正确教育孩子。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父母越狠心,孩子才越优秀!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为人父母要学会放手,允许孩子吃点“苦头”。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起航培训网看到的,谢谢!
注意:起航培训网只是架起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的一道桥梁,帮助培训机构找学员,帮助学员找培训机构的平台,不产生金钱交易,如果你有资金往来,请及时通过电话与对方联系,调查清楚,确认无误在选择,否则造成你的损失,由自己承担,本平台概不负责,谢谢!